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-中部最重要考古文化遺址
負責人: 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
電話: 04-22290280
景點簡介:
清水「牛罵頭文化園區」位於臺中市清水區鰲峰山公園原陸軍清水營區內,幾千年來這個地方始終扮演歷史文化的重要角色,充滿許多傳奇的故事。
從日本考古學家金關丈夫、國分直一1949年首次提出「牛罵頭遺址」相關文獻及後來專家學者研究報告得知早在距今約在4500至3500年前,已有先民平埔族以此為生活之場域,所出土的陶器以紅、褐色繩紋陶為主,石器部分常見的有石斧、石刀、石錛、石鏃及網墜等農、漁獵石器,清楚記載先民在此生活的方式及所使用之生活器具,使得中台灣西部沿岸人類發展歷史之文獻資料更趨於完整。「牛罵頭遺址」不僅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,也以「牛罵頭」為本文化類型之「命名遺址」,其重要性足以列為台灣的國定古蹟。
大正9年(1920),日人實施地方改制,「牛罵頭區」改稱「清水街」,隸屬台中州大甲郡,並以楊肇嘉先生為首任官派街長,本區域曾闢設為「大甲郡八街庄運動場」;昭和12年(1937)11月23日,「清水神社」在此鎮座成立,神社內奉祀日本開國之臣「天照大神」及明治天皇之弟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」殿下,清水神社屬郡級神社。昔日的清水神社建築計有三座鳥居及本殿,如果從正參道經過三座鳥居入神社,沿途可見由八街庄所奉獻的石燈籠及一對石獅子,甚為莊嚴肅穆;大部分民眾則從大街路經過「神社崎」(即所謂的後參道)的石階至神社參拜。
1945年二戰後,許多神社設施遭到鄉親破壞,加上後來國軍以此設置營區,神社僅保留了部分遺址,如神社週邊的護欄、部分石燈籠基座及一對石獅子等,其他神社的建築及設施,只能藉由老照片憑弔一番了。在國軍還駐紮在此的年代,營區大門由衛兵駐守,民眾經過營區大都不敢抬頭正視,深怕被冠上刺探軍情之嫌疑,讓營區平添無數的神秘氣氛,直到1997年,軍方裁併營區將土地撥還原台中縣政府,這一處從「牛罵頭遺址」、「大甲郡八街庄運動場」、「清水神社」、「陸軍營區」到「牛罵頭文化園區」,終於揭開了他充滿神秘色彩的面紗,重新讓民眾得以親近及瞻仰。
年代:距今約4500-3400年前
位置:清水區鰲峰山公園-原陸軍清水營區
古蹟類別:市定古蹟(中部最重要的「命名遺址古蹟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