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便民服務 > 觀光旅遊人文專區 > 觀光景點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大楊國小和大楊地區的的歷史追憶

大楊國小和大楊地區的的歷史追憶

 

景點簡介:      

 

大楊地區位於台中市清水區的東方,為大肚山台地最北邊之聚落,東鄰神岡區、南接沙鹿區、西隔橫山與清水下湳及頂湳里相接、北邊濱鄰大甲溪,行政區域分為吳厝、楊厝、海風及東山等四里,屬於農村聚落,居民除了種植甘藷、白蘿蔔、花生、狗尾草及芝麻等旱作物外,近年來製金紙及製香業已逐漸成為居民最新興的產業。此外本區共有大楊、東山及吳厝等三所小學。

 

清水大楊地區昔日之吳厝莊、番仔寮、大突寮、十塊寮、楊厝寮、橋頭寮、西勢寮等同為大肚台地上,早期形成之聚落群,俱載於道光12年﹝1832﹞纂修之彰化縣志內。在乾隆元年﹝1736﹞有客籍墾戶吳瓊華者,向張振萬墾號﹝岸裡大社通事張達京﹞獲得墾批,率族人入墾平埔族巴宰海族﹝Pazeh﹞領域之埔地,大楊國小則在1920年獨立創校,並於1921年將校址遷移至大突寮(今之台中國際機場內),是為清水第三公學校。在大正年間大楊已經是極為繁榮的地區,是清水通往神岡、豐原等內山的要道,繁榮的景象絕非我們現在可以想像。

 

民國45年,根據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定共同防禦條約實施陽明山計畫,擴建日治時期的公館機場,徵收大肚山台地1400公頃,並將台地附近大雅區、沙鹿區、清水區及神岡區等472戶移民,集體遷村於新社區〈昔之新社鄉〉、石岡仙塘坪、埔里大坪頂及魚池鄉等地,主要道路被阻隔,交通的不便成了當時清水鎮的邊陲地區。

 

大楊國小的前身,牛罵頭公學校公館分校,從大正五年(1916)就在公館南端開始成立了,大正九年(1920)獨立設校,後來又遷到現今台中國際機場內的大突寮地區,民國四十五年因清泉崗機場(已更名台中國際機場)的擴建,學校搬遷到楊厝里,四十八年再度遷校到目前的海風里校區。民國四十五年,大楊地區被迫集體遷村,又歷經越戰時F104、B-52等戰機頻繁凌空掠過的猛烈噪音侵襲,五十年來,地方居民和學校為國家安全所做的犧牲不可謂不大。

 

民國七十八年起,地方和學校倡議遷校,以避開航道下的噪音和危險,幾經波折,在各級政府和民代的協助下,終獲國防部和空軍總部之應允,於八十二年撥用油庫約二點五公頃土地,提供大楊國小遷校使用,並於九十年十月完成遷校工作。新校舍與油庫為鄰,站在新校舍眺望台中港和清水區平原,更可以感受居高臨下、捍衛家園的豪氣。保留油庫,規畫成史蹟博物館,讓它述說著大楊區為台海安全所做的犧牲;規畫成鄉土文物館,重現大楊區過去完整的風貌,讓代代大楊人記憶得以追尋。結合地方特色產業,營造大楊地區的特色發展。(資料參考:大楊國小 前校長賴漢章)

  • 市府分類: 土地建築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2-01-04
  • 發布日期: 2014-04-09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
  • 點閱次數: 2537